主题名称: | [咨询]小初衔接怎么衔、如何接? | ||
姓 名: | 登记时间: | 南宁日报 | |
信息内容: | 小初衔接自然也成了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小初衔接到底需要衔接些什么? 如何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家长应注意哪些误区? |
答复部门: | 南宁日报 | 答复时间: | 2018-06-14 11:00 |
答复内容: |
●做好小升初衔接不可忽略 初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说它新,主要是功课的开设、难度要求及学习方法与小学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差异与变化必然给孩子带来影响。 周积宁经过多年总结发现,有部分同学升入初中后,在初一上半学期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比如:不知道学习的程序,不知道以怎样的思维、怎样的方法解决学习问题,不知道如何科学安排学习活动,不知道如何调适学习心理等。这些问题的积聚,导致一些同学不能较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和掌握知识,不能有效地形成学习能力,成绩低下,自信心缺乏,对学习产生畏惧厌恶情绪,等等。如此,势必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该怎样应对?“不失时机地抓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做好应对的准备,成为同学们开始初中学习不可忽略的举措。”周积宁认为,对孩子们来说,初中具有陌生感和挑战性,压力将成为他们的心理主导。面对这些情形,毫无准备的开端,往往使学生有诸多的不适应,会引发学习一筹莫展、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心理焦虑增加等问题,会给他们的学习开局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能从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进初中的心理压力,能比较快地适应初中生活,大大缩短适应周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赢得初中学习的开门红提供条件。 ●初中与小学存在不少差异 周积宁介绍说,初中与小学存在不少差异 ,主要体现在课程、学习情形、学生个体、教师授课、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等多方面。 ◆课程的“异”:科目比小学增多,七年级主要开设语文、英语、数学 、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中考科目之一),八年级增开物理,九年级增开化学。这些科目要求高,难度也大。 ◆学习情形的“异”:初中的学习思维由感性向理性、由具体向抽象、由单一型向发散型转变。学习方式由小学的依赖性向自主式转变。学习方法由小学比较单一、机械记忆为主转向多元的理解记忆为主,学习时间比小学则多得多。 ◆学生个体的“异”:生理、心理发育具有迅速性与不协调性。性格趋于个性化,自我中心突出。自主意识、批判意识明显增强, 情绪波动大。 心理闭锁、心理逆反出现,有的甚至比较严重。 ◆教师授课的“异” : 小学教师课堂讲得多,以讲解为主。初中教师课堂讲得精,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解问题。 ◆ 班级管理的“异”: 小学以全天候的家长式管理为主,初中以自主式的管理为主。 ◆ 家庭教育的“异”: 从关注面看,小学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初中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学科成绩,特别是中考科目的成绩。此外,孩子的思想道德表现,生理、心理变化,情感,交友,社会活动等也在关注之列。 从教育方式看,小学直接、简单、感性,初中含蓄、艺术、理性。 ●给学生家长支招 初中与小学存在不少差异 ,孩子毫无准备地进入初中,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应该做什么准备?家长又该如何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周积宁从教育的特点规律出发,分别支招。 ◆学生怎么应对? 1. 要加强品德修养:有理想,有责任感,有进取心,有荣誉感,讲诚信,刻苦认真,乐于助人,懂得感恩,明辨是非,勇于改正缺点。 2.要谨慎交友,严于律己,要强化自控力,包括手机使用,每周手机游戏控制在40分钟以内。 3.要认真学好小学六年级的功课,要按要求复习小学知识,努力做到全面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相应的能力。 4. 努力做到四学会:学会比较学习,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运用,学会归纳总结。 5.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思维的习惯,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善做笔记的习惯,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当天知识当天消化掌握的习惯,纠错的习惯,总结学习方法的习惯,多思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6.积极锻炼身体。坚持晨练(跑步、做俯卧撑等),要注意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卫生,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用眼卫生。 7.主动涉猎初中课程,特别是学习思维方法的培训,以适应初中的学习,为走好第一步打下良好基础。 ◆家长如何配合? 1.要了解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特点,要积极帮助孩子进行小升初的应对训练。 2.要注重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不佳的表现要及时教育,促其改正。 3.要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要加强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包括手机使用,每周手机游戏控制在40分钟以内。要关注孩子的交友,关注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 4.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要抽查孩子的作业、考卷及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对问题要从态度、思维、方法找原因,要帮助纠正,让孩子学会严谨认真学习。 5.要注意跟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要欣赏孩子点滴的进步;要宽容孩子的挫折;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第一任老师。 6.保持与班主任、教师的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