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超额完成四项总量减排指标任务

发布时间:2015-12-31 07:41   来源:南宁日报   
字体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保护视力色:    恢复默认

  12月30日,从市2015年环境保护工作及“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市以总量减排、污染治理、监管执法、环境监测为重点,坚决向污染宣战,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四项总量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均超额完成任务。

  天更蓝: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升

  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12月29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88.7%,比去年同期上升7.4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72微克每立方米,比去年同期8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14%,提前35天实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0%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大幅下降,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效益,就是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在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均保持在前6位,在12个西部城市中保持在前4位。

  2015年我市部署开展工业污染源、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整治等8个专项行动。

  “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了所有电厂、大型干法水泥企业脱硝设施建设;完成了8家糖厂13台大型锅炉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利用财政补贴推动企业对“十一五”建成的脱硫除尘设施进行升级改造;2014年,全市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6035辆,超过2011年至2013年3年的总和,2015年1月至11月,全市已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9955辆,淘汰量稳居全区首位;严控施工和道路扬尘,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区,淘汰燃煤小锅炉。

  水更清: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

  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启动18条内河整治,做好农村“清洁水源”工作……每一项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让水更清、环境更好。

  2015年我市境内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等主要河流9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能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Ⅲ类水质达标率和水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市区5个河流型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不断下降,推动着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邕江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各项监测指标100%达标; 市区邕江下游国控水塘江、蒲庙监测断面水质明显好转,水质分别从原来的Ⅳ—Ⅴ类水质提升至Ⅱ—Ⅲ类水质,比国家要求的水功能区目标(Ⅳ—V类)提高了2个级别;我市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有机物类指标、溶解氧、氨氮类指标下降显著,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创二十年来最好水平。

  率先在全区开出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笔高额罚单,率先在全区查处首例按日计罚环境违法案件,率先在全区开通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十二五”期间,我市环境执法成绩斐然,全市开展环境专项执法行动100余项,立案查处1776件,处罚金额6047万余元。

  同时,环境司法联动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1件,实现零的突破。2015年1—12月,全市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2起。

  农村更美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稳步推开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市环保工作的“短板”。

  2015年,我市以开展“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农村水环境安全。其中,“美丽南宁”立项建设10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除设计调整的项目外,全部开工建设,并已完成主体工程量的76%;全市划定1000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任务,已完成工作量的60%,超额完成今年划定50%的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稳步推开。2011—2014年,我市8个县区共获得农整示范项目资金2.69亿元,项目覆盖38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已建设273套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258座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座乡镇级垃圾中转站、1座村级垃圾中转站及垃圾收运设备,受益人口约90万人。

  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环境工作将以“12321”为工作思路,继续改善我市环境质量。一个抓手是以“创模”为抓手;两项重点指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监管;三项服务分别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两个建成”、服务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改革;两项机制创新指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市场化机制创新;一支队伍为抓好环保队伍建设。

打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