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企业是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主体。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印发了《广西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方案》。南宁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创新发展政策,规上企业创新平台初具规模,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活动的企业已占相当比例。但南宁市规上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主体创新活动不够活跃,后劲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创新现状
1.从总体看,企业创新率下降。2017年南宁市企业创新活动报表填报单位2619家,开展企业创新活动的企业数为881家,创新率(有创新活动企业占填报企业比重)33.64%,较上年减少1.95个百分点;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有842家,所占比重32.15%,较上年减少1.68个百分点;同时实现四种创新的企业109家,所占比重4.16%,较上年减少0.94个百分点;既有产品或工艺创新,也有组织或营销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11.53%,较上年减少2.3个百分点。反映创新活动基本情况的各项指标占比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同时实现四种创新的企业比重甚至低于全区水平0.33个百分点,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2.从区域看,创新活动参差不齐。2017年南宁市分区域企业创新率前三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良庆区,创新率分别为44.3%、42.05%、41.24%;后三位是隆安县、上林县和武鸣区,创新率分别为16%、20.83%、21.43%(见表一);无一县、区、开发区创新率超过50%,区域之间创新率差值较大。
3.从创新方式看,开展技术创新企业比重低于非技术创新。2017年全市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技术创新)的企业474家,占比18.1%;开展组织(管理)创新或营销创新(非技术创新)的企业747家,占比28.53%,高于开展技术创新企业比重10.43个百分点,差距较上年进一步扩大。在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创新活动前两位是组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分别占比36.3%、31.55%(见表二)。技术创新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中小企业往往无力独自研发。调查企业对创新活动方式选择的倾向性,反映出企业整体创新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足。
4.从创新结果看,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创新活动弱于去年水平。2017年申请专利企业93家,占比3.55%,较上年减少0.88个百分点;申请了注册商标的企业272家,占比10.39%,较上年减少0.72个百分点;形成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企业177家,占比6.76%,较上年减少0.26个百分点;应用了难以复制的复杂技术的企业62家,占比2.37%,较上年减少0.47个百分点,总体弱于去年水平。发展较为缓慢。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创新合作力度小,产学研转换机制不成熟。产学研转换能够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能力。2017年南宁市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占比13.44%,较上年减少1.72个百分点;其中与高校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占比仅4.66%;与研究机构开展创新合作的占比仅3.02%。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比5.8%,较上年基本持平。因缺乏有效政策引导,沟通和技术服务平台尚未完善,导致创新合作渠道较少,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创新能力较差。
2.企业对创新规划层次较低,人才基础薄弱。2017年设定了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占比50.9%,较上年减少6.05个百分点。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对创新活动缺乏积极主动性,战略构建层次低。问卷有870位企业家回答了创新成功的相关问题,其中70.92%的企业家认为高素质人才对企业创新成功影响很大。根据研发年报显示:企业研发机构有88个,机构人员合计274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只有64人,企业能够投入创新研发的高素质人才十分稀缺。从城市发展前景和薪酬待遇来看,南宁市人才环境与一、二线城市相差较大,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招不到,用不起,留不住,长此以往,对南宁市创新发展非常不利。
3.政府鼓励创新政策影响度不足。为强化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引导政策。问卷调查了其中10项政策的效果影响。根据企业家问卷对政策影响不明显的原因调查(见表三)一是企业不具备享受政策资格和不知道政策的比重较大;二是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吸引力不足;三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相关政策办理手续繁琐。10项政策中,企业觉得效果明显的无一占比超过40%,各项创新发展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度不够。
三、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创新平台与环境,为企业创新服务。一是大力推进“四众”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创业环境,释放“双创”动能。二是积极贯彻落实产学研结合相关政策,激活产学研结合服务体系,加强三方交流,优化技术和信息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三是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审批,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堵点和难点。
(二)提高企业自身创新实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一是要优化企业创新思维,以市场导向为目标,以企业实际为基础,构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二是建立自身技术创新体系,着手能够积极推进产业增长,新动能转换的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创新突破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把科学技术转换为经济收益,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化压力为动力,化风险为机遇。三是注重市场营销和商业模式创新。软创新成本和风险较低,易于实行,找准企业产品定位,灵活运用营销宣传,根据市场风向调整销售策略,优化内部组织管理模式,培养企业创新文化。
(三)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信息宣传渠道,提高政策的知名度。二是在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下,明确合作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三是针对大、中、小微企业实行相对应的政策待遇,目前的激励奖励政策门槛过高,各行业尤其是服务业有许多活跃的中小企业未能享受创新红利。按照企业规模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金融支持和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扩大政策普惠度。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制定灵活、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南宁落户就业,解决关键领域高素质人才稀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