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结构不断改善——2018年南宁市上半年就业现状简析

发布时间:2018-07-25 16:48   来源:南宁市统计局   
字体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保护视力色:    恢复默认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2018年,全市上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就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上半年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结构不断改善。
  一、基本情况及运行特点
  1、就业形势基本平稳,从业人员稳步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市“四上”企业为376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9家,同比上升10.2%,“四上”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78.3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05万人,同比增长4.1%。其中在岗职工人数55.29万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劳务派遣人员19.5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其他从业人员3.4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2.8%,就业人数稳步增加。  
  2、服务业就业队伍不断壮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市“四上”企业中的服务业就业人数32.8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7.9%,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数的41.9%,就业人员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9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三个行业从业人数增长最快,增幅分别达到56.7%、39.6%和39.0%。服务业就业队伍不断壮大,带动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3、房地产行业人员就业增速趋于平稳。当前,房地产行业在国家及地方调控价格的政策影响下增速趋于平稳。上半年房地产就业人数5.0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0.29万人,同比增长6.1%,增速比去年同期略微增长1个百分点。
  4、劳务派遣用工的规模和数量均有所增加。随着南宁市用工需求的转变,劳务派遣用工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四上”企业中有387家企业存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家,占全部“四上”企业总数的10.3%。全市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为19.5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18万人,增幅达19.4%。其中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三个行业使用的劳务派遣用工最多,用工人数分别达到15.87万人、2.13万人和0.66万人,共占全市劳务派遣用工总量的95.3%。
  二、存在问题
  1、制造业就业岗位数量减少较多,对就业形势形成较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受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和清理环保不合格及过剩产能企业影响,停产、歇业的规上工业企业共84家,加上南宁市淀粉、制糖等传统用工较多的企业季节性用工歇业等因素叠加影响,南宁市制造业就业人员期末人数为17.41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8万人,减少18.1%。制造业是南宁市就业的主要渠道,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比重较大,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对全市就业影响不容忽视。
  2、新业态新产业拉动就业增长动力不足。南宁市经济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关键期,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仍面临规模较小、体制机制束缚、资金不足、融资较难等问题。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缓慢,拉动就业增长的动力不足。 
  3、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长期以来的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劳动力市场冷热不均、用人供需错位问题更加凸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亟需高水平研发人员和高技能工人,而中低素质劳动者在南宁市的就业人数中占比依然较大,很难适应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1、落实创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创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通过抓好扶持创业政策的贯彻落实,激发创业活力,从而推动就业稳定发展。一是要加大工作调度、专项督查等力度,确保最大限度简化政策审批手续;二是要进一步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增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既是保增长、促发展内在需求,也是拓展就业空间的必然选择。要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新型服务业,促进就业稳定增长。
  3、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有效控制失业。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产品技术较为先进,但受国际国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遇到暂时性困难的企业,加大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的力度,鼓励企业尽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
  4、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就业率。各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实际用工单位需求的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内容,找到就业人员与企业用工的真正契合点,有针对性地对就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打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