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村是澄泰乡的深度贫困村,全村有9个自然庄、373户村民,其中贫困户156户,639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小且水患频频,种植业基本“看天吃饭”。
尽管脱贫困难重重,但新联村人不等不靠,依托党员干部、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等积极寻求适合本村的生态种养产业,培育了一批敢想敢干的领头羊,为新联村的脱贫致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80后”荒山开出致富路
黄一晨是“80后”,在上林县澄泰乡新联村村民的眼中,他是顶呱呱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我原本是在企业上班,2013年才辞职回乡创办农场发展生态养殖的。”黄一晨说,万事开头难,何况农场位于原始石山上,前期付出巨大。“过去山上连走路都艰难。我就凭着一腔热血,自己动手挖山路、通水电,投入上百万元建设基础设施。”
艰苦创业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这两年,农场获得扶持资金140万元,其中20万元无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还支持带动周边农户加入,农场逐渐发展起来了。
2016年6月,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上林县博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黄一晨的农场基础上成立,合作社瞄准中高端消费市场养殖生态土鸡,并注册了“老家”商标,打造品牌,扩展销路。
在合作社的种养殖基地里,几名工人正在将熬制好的中药补充进真空饮水器里。黄一晨说,这些中药就是他的“秘密武器”。“夏季气温高,下雨较频繁,潮湿闷热,放养的鸡最怕患上肠炎,但我们的鸡没事。我们不打针,不喂抗生素,就靠中药来预防,鸡没有耐药性。喂养则以玉米、高粱等五谷杂粮为主,采取山林散养模式,真正实现纯天然养殖。”
目前合作社共有30个鸡舍,存栏3万只。为了保证绿色品质,生态土鸡要养足210天,符合要求才上市。
“这些生态土鸡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月上市5000只,产值有40万元。”黄一晨指着正在啄食的鸡苗介绍。今年,合作社预计收入800万元,将带动100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昔日的荒山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新联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沃土。
除了土鸡,合作社还养殖了生态土猪,今年出栏200头,预计产值100万元,肉牛存栏50头,预计产值60万元。合作社还计划在国庆节前开设实体店,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目前,合作社主要采取“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和销售,村民以资金入股,每年按入股资金分红10%。“这一模式吸引了周边15户农户,吸引入股资金50万元,村集体入股资金10万元。去年年底,合作社一共分红13.1万元。”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说。
村干部脱贫不忘带富
潘济海是新联村村委的计生干部,她的丈夫中风瘫痪,儿子正在上大学,家里负担重,他们家被评定为贫困户。但潘济海从不等靠要,而是积极谋出路。她通过小额贷款的形式入股上林县博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年底获得分红5000元,实现了脱贫摘帽。但她并未满足,她说:“在国家扶贫政策和村委的帮助下,我摘掉了‘穷帽子’,但作为村干部,我希望带动更多贫困户走出困境。”
一个偶然的机会,潘济海接触到豚狸养殖。今年春节,她利用旧场地开始养殖豚狸,不到半年,豚狸从几十只发展到300多只,她也陆续有了几笔收入。5月,潘剂海又多了一个身份——澄泰乡新联村豚狸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她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向贫困户免费提供豚狸苗,带动贫困户养殖豚狸致富。
像黄一晨、潘济海这样敢想敢干带头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的还有新联村副主任覃武军。
今年,他与赤道科技公司签订药用莲子种植协议,试种药用莲子22亩。今时盛夏,覃武军位于新联村道路边的荷花田长势很好,连片的荷叶在风中摇曳,含苞待放的粉嫩荷花点缀其间。
“种植莲子既美了乡村,又能发展产业。现在我的药用莲子种植刚刚起步,走上正轨之后我将鼓励更多贫困户加入进来,携手发展,共同致富。”覃武军说。
“脱贫攻坚不能等、靠、要,而应迎难而上,实事求是,主动作为。新联村已经找到方向,未来将会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以种植、养殖业为支撑,打造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相结合的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依然在路上,新联村会积极发挥村‘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干部带头发展产业,为全村产业发展带好头。”朱泓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