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南宁数据 > 数据 > 统计公报

2016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7-05-20 10:23   来源:市统计局   
字体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保护视力色:    恢复默认
  2016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六个着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703.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24元,同比增长5.9%,按平均汇率折算为7938美元。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0.6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427.16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875.57亿元,增长8.5%。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82:38.54:50.64。与2015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0.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96个百分点。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六升二降”。 (见表1)

   

  

 
  二、农  业
  产值: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农业产值382.81亿元,增长5.19%;林业产值30.17亿元,增长12.01%;畜牧业产值212.69亿元,下降0.41%;渔业产值28.25亿元,增长6.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11亿元,增长7.47%。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5.55%,比上年上升0.03个百分点;林业4.38%,下降0.1个百分点;畜牧业30.87%,上升0.56个百分点;渔业4.1%,下降0.0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5.1%,下降0.43个百分点。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7.71万公顷,增长0.7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3.67万公顷,下降1.1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21万公顷,下降0.62%,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4.01万公顷,下降0.54%;油料种植面积5.25万公顷,增长0.19%。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9.83万公顷,增长4.81%,其中蔬菜种植面积23.23万公顷,增长5.4%。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的55.31%,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1.24。

  农作物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23.36万吨,比上年下降0.91%;蔬菜产量517.7万吨,增长6.48%;水果产量233.8万吨,增长9.29%;甘蔗产量1115.47万吨,增长2.78%;花生产量15.46万吨,增长5.1%;木薯产量38.28万吨,下降7.59%。
  

  养殖业产品产量:全年肉类产量65.04万吨,比上年下降1.48%,其中,猪肉产量37.17万吨,下降3.82%;全年生猪出栏498.1万头,下降4.07%;生猪存栏417.5万头,下降3.78%;禽蛋产量3.95万吨,增长14.64%;牛奶产量5.05万吨,增长0.45%;水产品产量26.12万吨,增长2.65%。

  林业生产:全年木材产量347.6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16%。当年造林面积2170公顷,其中,用材林1710公顷,下降62.37%;经济林181公顷,下降56.80%。当年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82万公顷,下降74.82%。育苗面积5238公顷,增长248.5%。全市森林覆盖率47.66%。
  农村基础设施:全年农村用电量11.6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38%。化肥使用量(折纯)48.05万吨,比上年下降0.95%。有效灌溉面积22.7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2.21%。全市1380个行政村中,自来水受益村1346个,比上年增加10个。自来水受益村占行政村数的比例达97.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628.07亿元,比上年增长8.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37.05亿元,增长8.8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3.34%,集体企业增长16.34%,股份制企业增长9.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9%。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6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分轻重工业看,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413.38亿元和2123.67亿元,分别增长6.35%和10.55%,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4.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39.96∶60.04,重工业产值比例高于轻工业20.08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最高的六个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1898.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6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71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484.43亿元,增长5.3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478.76亿元,增长16.7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264.93亿元,增长4.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246.65亿元,下降0.8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235.16亿元,增长18.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产值188.52亿元,增长7.8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80.56亿元,比上年增长8.51%;利润211.2亿元,增长4.1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6.55%,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4家。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33家,比上年减少2家。
  主要产品产量(见表2)。

  

  建筑业: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35个,比上年下降3.76%。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4.02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资质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18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2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项目投资2970.73亿元,增长9.63%;房地产开发投资854亿元,增长29.95%。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222.99亿元,增长9.1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1.98%;集体经济投资73亿元,下降27.01%,比重为1.91%;私营个体投资1913.68亿元,增长11.31%,比重为50.03%;外商投资40.58亿元,下降36.12%,比重为1.06%;其他经济投资473.11亿元,增长53.21%,比重为12.37%。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4.48亿元,增长25.85%;第二产业投资1030.77亿元,增长4%,其中工业投资999.6亿元,增长3.97%;第三产业投资2648.49亿元,增长17.14%。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见表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9.9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83.2亿元,增长25.41%;办公楼投资67.24亿元,增长50.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4.6亿元,增长30.28%。商品房施工面积6191.24万平方米,增长19.64%;商品房竣工面积471.61万平方米,下降17.98%;商品房销售面积1327.53万平方米,增长32.66%;商品房销售额914.24亿元,增长37.46%。(见表4)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2429.47万吨,比上年增长7.22%。旅客运输总量8897.55万人,增长2.75%。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265.51万吨,下降20.37%;铁路旅客运输量2575.75万人,增长20.44%;公路货物运输量28672万吨,增长7.59%;公路旅客运输量5719万人,下降4.25%;水路货物运输量3486.5万吨,增长7.02%;民航旅客发送量602.8万人,增长10.08%;航空货邮发送量5.46万吨,增长8.76%。
  邮电通信: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36.03亿元,增长53.93%;邮政业务总量5.51亿元,增长27.19%。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952亿元,增长9.9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9.56亿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0.8亿元,增长8.89%。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 1793.83 亿元,增长10.55 %;餐饮收入186.54 亿元,增长13.74 %。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通讯器材类增长17.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9.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家具类增长4.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43.2%,日用品类增长15.6%,粮油、食品类下降3.1%,饮料类增长41.4%,烟酒类下降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5%,化妆品类增长8.1%,金银珠宝类下降4.5%,中西药品类增长14.2%。

  七、对外开放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出口总值211.13亿元,增长4.27%;进口总值205.1亿元,增长26.61%。
 

  

  招商引资:全年区外境内实际到位内资682.89亿元,增长11.69%。全年外商直接投资7.7亿美元,增长9.83%。年末全市实有三资企业1057家,其中建成投产三资企业588家。
  开发区:年末全市共有开发区、工业集中区15个。其中,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年末累计入园企业15824家,比上年末增加2502家;财政收入8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3.76亿元,增长17.24%;完成固定资产投789.22亿元,增长13%。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9499.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43%;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5.54万人次,增长8.73%。其中,外国游客42.26万人次,增长6.63%;香港游客4.49万人次,增长19.48%;澳门游客2.98万人次,增长26.98%;台湾同胞5.82万人次,增长8.73%。国内旅游消费903.24亿元,增长23.74%。国际外汇消费2.32亿美元,增长13.34%。年末全市实有星级宾馆48家。拥有4A级旅游景区21个,5A级旅游景区1个。拥有旅行社118家,其中出境旅行社35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收入6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2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76亿元,增长5.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32.91亿元,增长3.0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4%。财政支出中,投向城乡社区、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增长较快。其中,城乡社区支出71.72亿元,增长16.9%;公共安全支出40.48亿元,增长16.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25亿元,增长15.7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2.76亿元,增长14.29%。  
  金融: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32家,营业网点1218个。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901.7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924.55亿元,增长8.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423.79亿元,增长14.52%。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38家,其中,财险公司22家,寿险公司16家。全年保费收入14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1.89亿元,增长13.85%;寿险保费收入85.09亿元,增长24.13%。全年各项保险赔款及给付51.98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及给付29.44亿元;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22.54亿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51.74万人,比上年增加11.51万人,增长1.55%,其中市区(含武鸣区)人口370.08万人,增加8.81万人,同比增长2.4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比上年增长0.2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33‰,比上年增长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17‰,比上年增长0.12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706.22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2元,比上年增加1872元,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8元,增加1622元,增长7.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8元,增加989元,增长9.5%。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项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6.资 料 来 源:本公报中户籍总人口数据来自南宁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南宁市财政局;物价、居民收入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进出口数据来自南宁海关;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南宁市投资促进局;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广西监管局;旅游数据来自南宁市旅发委;旅客、货物运输量数据来自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南宁铁路局、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和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广西邮政公司南宁市分公司、广西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电信业务数据来自中国移动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铁通公司南宁分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来自南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发区数据来自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他数据均来自南宁市统计局。
 
 

打印
分享到: